本網(wǎng)訊通訊員楊邦元 汪麗 屈金凱報道:2024年4月,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《關于健全新時代志愿服務體系的意見》文件出臺后,宜城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認真學習文件精神,自覺對標對表,以“陣地建設、理論宣講、綜合服務”一體化融合為突破點,用心用力做優(yōu)惠民服務文章,實現(xiàn)文明實踐工作“規(guī)定動作”不走樣,“創(chuàng)新動作”有花樣,“惠民活動”有實效,切實推動了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提質(zhì)增效。
陣地建設一體化,打造文明實踐“新高地”
一是整合陣地資源。堅持激活、整合、下沉、共享的原則,全面統(tǒng)籌利用全市道德講堂、文化站、紅色驛站等基層陣地資源常態(tài)化開展各類主題文明實踐活動,打通了陣地使用的“腸梗阻”,實現(xiàn)了陣地建設“1+1>2”的疊加效應。二是注重示范引領。按照文明實踐陣地建設的“五有”標準和《關于規(guī)范村級組織工作事務、機制牌子和證明事項的意見》要求,對全市11個鎮(zhèn)(街道)新時代文明實踐所、234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進行了拉網(wǎng)式檢查,確保全市文明實踐陣地建設規(guī)范化、活動常效化、效果顯著化。重點對鄭集新時代文明實踐所、五條路社區(qū)等1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、“趙福蘭”文明實踐工作室、朱市免費愛心粥、南營安垴小學文明實踐基地進行了示范化打造,用示范化引領促進全市文明實踐陣地建設再上一個新臺階。同時,在“四館兩中心”高標準建設了“志愿者之家”文明實踐陣地,進一步放大了陣地建設示范作用的“蝶變”效應。三是強化配套建設。投資6萬元對全市主次干道、街巷小區(qū)、公園等公共場地增添了宣傳欄、雕塑等文明實踐公益廣告,植入大量文明實踐元素,扮靚城區(qū)面貌。
宜城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“志愿者之家”
理論宣講一體化,打造文明實踐“新矩陣”
一是優(yōu)化平臺功能。按照數(shù)字化建設的要求,進一步優(yōu)化“文明實踐”平臺功能,全面展示黨的方針政策、宜城的文明實踐活動、榜樣人物等等,達到黨的聲音全覆蓋、信息傳播全媒體的良好效果。2024年4-7月,通過文明實踐平臺辦理“百姓點單”民生實事40多件,讓百姓話有處說、難有人幫,搭建了服務群眾的“連心橋”。二是傳統(tǒng)媒體宣講。進一步利用好中心、所站電子顯示屏、各村(社區(qū))“村村響”等媒體設備,廣泛宣傳宜城故事、傳播宜城聲音。三是組建隊伍宣講。組建“楚都新韻‘宜’路同行”文明實踐宣講隊伍,多方宣講力量,多樣宣講形式,多種宣講模式,讓黨的創(chuàng)新理論“飛入尋常百姓家”。2024年4-7月,共開展各類主題宣講23場,受眾群眾2萬余人,活動多次被各大媒體報道。
開展“宣講二十大文藝匯演”文明實踐活動
綜合服務一體化,打造文明實踐“新名片”
健全完善了“群眾點單、中心制(派)單、志愿者接單、群眾評單”的志愿服務模式,形成中心、所、站、文明實踐基地、志愿服務崗“無縫對接,立體覆蓋”的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網(wǎng)絡。同時,將文明實踐和綜合服務深度融合、打造了“文藝進萬家”“點亮心燈”等更多惠民的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,讓便民服務更加便利快捷。通過“菜單化”模式開展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文明實踐活動,切實讓百姓生活和文明實踐有效連接,將“心愿清單”變成“幸福賬單”,推動群眾從“袖手旁觀”到“積極參與”,將新時代文明實踐做到群眾的心坎里。
陽光志愿服務中心開展走訪困境兒童文明實踐活動
(編輯:李夢竹 編審:陳澄)